崗位學雷鋒,建功新時代。
1963年,毛澤東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61年來,雷鋒精神在荊楚大地薪火相傳、歷久彌新。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越來越多的人像種子一樣,成為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3月5日,是全國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中宣部和省委宣傳部命名一批學雷鋒示范點和標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中宣部命名學雷鋒示范點和標兵
湖北日報訊 (記者江卉、通訊員王甜甜)3月4日,中宣部命名的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和崗位學雷鋒標兵公布,武漢市急救中心“120生命熱線”服務團隊、荊州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好人開講》欄目組被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被命名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2023年以來,全省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全省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涌現出一大批學雷鋒活動先進集體和崗位學雷鋒先進個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持續深化崗位學雷鋒活動,省委宣傳部作出決定,命名武漢市急救中心“120生命熱線”服務團隊等22個單位為第九批湖北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武漢市公安局東西湖區分局常青花園派出所三級高級警長胡志紅等23名同志為第九批湖北省崗位學雷鋒標兵。
省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被命名的集體和個人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立足本職、再立新功,模范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全省各地各單位要以此次命名為契機,加強組織領導,創新形式載體,扎實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長效化,為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貢獻更大力量。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李爽
這是一個365天全年全時無休的團隊,這是一條與時間賽跑守護生命的熱線。
他們是武漢市急救中心“120生命熱線”服務團隊,肩負著全市急救呼叫受理、調度指揮、醫療協調等重要任務。近日,該團隊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多年來,他們爭當雷鋒傳人,發揚“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為患者搭建起生命的橋梁,涌現出一批先進人物和感人事跡。
接線員劉清在熱線中指導市民為病危妻子實施心肺復蘇,為后續搶救贏得寶貴時間。這段26分鐘不掛線生死營救的音頻在網絡發布后,感動了數百萬網友,劉清榮登“中國好人榜”;
接線員周游在熱線中用6分39秒指導市民為親人實施心肺復蘇,通過救護車接力救治,將患者從死神手里“搶”了回來;
接線員王亮接到除了“咚咚”的敲擊聲外再無任何聲響的報警電話,敏銳地判斷出患者可能無法正常言語。他一邊快速地查詢該號碼之前的呼叫記錄和地址信息,一邊通過詢問得到患者敲擊響應,幾十秒便鎖定事發位置。他的專業處置,被網友盛贊為教科書式救援;
接線員譚嬌龍自掏腰包為患者家屬充話費,保證呼救聯絡暢通,為患者重啟了生命通道;
接線員石昌潤面對沒有應答、只有喘息聲的報警電話,不拋棄、不放棄,多方尋找聯系急救站、社區和民警。凌晨兩點多,終于找到了處于半昏迷狀態的呼救者,并幫助這名呼救者轉危為安。
“120生命熱線”服務團隊獲得“武漢楷模”榮譽。健康相托、生命所系。“120生命熱線”服務團隊以精益求精、毫不懈怠的精神守護著千萬市民的生命安全,先后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工人先鋒號”“武漢楷模”等榮譽。
荊州廣播電視臺《好人開講》欄目組開展公益活動。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唐萬全
聽好人開講,與好人同行。在荊州,一檔電視節目《好人開講》頻頻出圈,一大批好人通過《好人開講》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近日,該團隊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2015年3月,荊州廣播電視臺《好人開講》欄目以電視公開課的形式,呈現在江漢平原2800萬觀眾面前。
欄目通過短片、好人講故事、主持人訪談、專家評點4個環節展示。節目一開播,就讓觀眾眼前一亮。欄目組立足荊州,面向全國,從河北邢臺、遼寧大連等地邀請“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范、“湖北好人”,與“荊州好人”同臺開講,用小故事闡發大道理。
《好人開講》錄制現場(資料圖)
聚光燈下,嘉賓們用樸素的語言分享平凡歲月中的溫暖點滴,給予觀眾心靈滋養。節目現場,一個個故事直抵人心,常常讓參與錄制的觀眾感動得淚流滿面。節目播出后,在社會上引發熱議。欄目組又創辦了“虎座鳥”新媒體宣傳矩陣,通過融合傳播讓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
“要讓大家學習好人,首先要讓群眾看到身邊的好人有好報。”欄目負責人介紹,他們將參與開講的好人進行分類,看“身邊好人”還有哪些愿望需要幫助達成?哪些好人因年老、疾病需要關愛和陪伴?欄目組聯合多家公益組織策劃實施“致敬行善者項目”。
近年來,欄目組協調各方力量,幫助替子還債的老人劉為保化解債務20多萬元,還清了兒子生前的債務; 將全國優秀志愿者彭國珍、肖習敏等10多位典型人物列入日常陪伴對象,實行月看望、生日陪伴、節日慰問、日常關懷;組織20多萬元資金,幫助3位好人實現行善心愿。通過系列活動,讓群眾看到身邊好人得“好報”,引導人心向善、人人行善。
目前,《好人開講》欄目組已開展線下活動300余場。在2023年湖北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中,“致敬行善者”項目榮獲金獎。欄目組被評為“全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被授予“湖北省優秀理論宣講集體”。
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通訊員 榮麗
一個人、一臺相機、一本觀測手冊,16個春夏秋冬,他走遍了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沿湖巡視、觀測調查、科普宣傳……他和同事精心呵護鳥兒的家園。
馮江,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近日,他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
沉湖濕地2013年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是江漢平原最大的典型淡水湖泊沼澤濕地,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站點。
武漢市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程師馮江(右)守護鳥兒家園。 (受訪單位供圖)
2008年,馮江從華中農業大學環境科學專業畢業,成為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的第一位全日制本科生。面對交通不便,生活艱苦,他沉下心、扎住腳,全心投入、用心保護。
他日復一日開展日常巡護,保護濕地資源和在此棲息的瀕危珍稀鳥類等野生動物;深入濕地開展監測調查,掌握濕地資源現狀、變化趨勢,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分布、遷徙等生活習性。
他落實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政策,讓“鳥兒吃飯,政府買單”;化解保護區歷史遺留問題,推進“三網”拆除、退養還湖等政策的實施。
沉湖濕地 鳥的天堂(視界網 王永更 攝)在馮江和同事們的努力下,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7.8萬畝區域內歷史遺留的生產經營活動全部有償有序退出,保護區也成功申報國際重要濕地,使“百湖之市”的武漢市有了唯一的國際重要濕地。
2022年,第十四屆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在武漢舉行,沉湖濕地作為大會考察點,向全世界展現了我國濕地保護修復取得的巨大成就。保存完好的自然濕地生態系統、眾多的珍稀瀕危鳥類、先進的智慧濕地系統給參會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人循著興趣找工作,而我是從工作中找到了愛好。”采訪中,馮江坦言,“有時一天步行幾十公里,說不累是假的。但每當我望向那片水天一色的鳥類天堂,覺得一切都值得。”
從外行到專業,馮江成長為觀鳥能手,他甚至能聽聲辨鳥,就連手機鈴聲也是“啾啾”的鳥鳴聲。
“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馮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雷鋒的敬業精神。馮江表示,“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是榮譽更是責任,自己將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一如既往地觀鳥愛鳥護鳥,讓沉湖濕地真正成為鳥的天堂。
□ 湖北日報評論員
春風拂面的三月,也是雷鋒精神閃耀的三月。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精神在神州大地處處開花,已成為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弘揚雷鋒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恒的”“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為新時代更好弘揚雷鋒精神指明了方向。
學雷鋒日來臨之際,全國各地紛紛推出學雷鋒日主題活動。“學雷鋒·我先行”“學雷鋒·e行動”“續寫雷鋒日記”“打卡身邊的雷鋒印記”“雷鋒名言大家講、雷鋒歌曲大家唱”……當孩子們用稚嫩的童聲齊聲誦讀:“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鋒精神所散發的光和熱,持續滋養并感召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今年3月5日,是第61個“學雷鋒紀念日”,也是第25個“中國青年志愿者服務日”。今年3月1日發布的《中國志愿服務發展報告》顯示,我國注冊志愿者已達2.32億人。在今天,以年輕一代為排頭兵和生力軍的志愿者行動,不僅人人可為、人人愿為,更是融入日常、化作經常,在打通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著雷鋒精神的內涵,使學雷鋒活動更有時代感、更具吸引力。
小善如水滴,匯聚成江河。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結合,是雷鋒和雷鋒式的先進人物崇高思想、優秀品質和模范行為的結晶。60多年來,雷鋒精神穿越時空、跨越山海,薪火相傳、歷久彌新,在每一個春天都播撒下新的種子,它所傳遞的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進取的銳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更是我們向上向善的力量源泉。讓我們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投身新時代、奉獻新時代、建功新時代,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
( 責任編輯:邵博漢 新聞報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