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把良心看得很重。我們經常這樣說:做人要有良心;也經常這樣提醒和被提醒:做這事對得住良心嗎?甚至有過這樣抨擊或被抨擊:你的良心被狗吃了!每每說這話或聽這話的時候,雙為都會心有敬畏。敬畏什么?敬畏良心。我們大都熟悉“四知”的故事,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前天到湖北咸寧又聽了個“兩知”的故事,據《咸寧縣志》記載,清朝地方官員葉存仁,有次離任,僚屬夜里駕船送禮,葉退禮贈詩: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無論“四知”還是“兩知”,都是對良心的敬畏。五千年中國文化里,有一句震古爍今的臺詞:上要對得住天、下要對得住地、中間要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對得住天地良心,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敬畏良心是我們最基礎也是最根本的敬畏。我們知道,做人僅有良心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多心”,比方有責任心、有事業心、有慈善心等等。做官的要求更高些,敬畏良心之上,還應該有前面說的諸多敬畏(有位網友說為官要有九敬畏)。但是,所有的敬畏都應該從良心開始。對良心的敬畏是墊底的敬畏,如果一個人連良心都不要了,那他還有什么事不可以做出來的呢?用官場常說的一句話叫“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敬畏良心的人,至少是好人;敬畏良心的官,起碼不會是貪官。很多“感動中國”的好人,感言最多的不是什么豪言壯語,而是一句平實的話“我只是憑良心做人做事”。反過來,那些違紀“雙規”、犯法坐牢的官員們,悔過書里在寫完“我對不住黨、對不住人民、對不住愛人和孩子”之后,肯定還有一句:“也對不住自己的良心!”可見良心是蔸底的道德防線,底線一破,全線崩潰。
問良心究竟為何物?這東西無形無狀、無影無聲、無色無味,為什么值得敬畏?我的理解是,良心是心中的道德,是我們做人、做事、做官的基本準則,是真正管住我們、全面管住我們、終身管住我們的底線定律。有人說良心是“三官”,行動的司令官、事件的檢察官、過失的審判官。因為良心是我們人人自愿臣服的信奉的神圣的“上帝”,所以我們都自覺地敬而畏之。良心有沒有一個“標準像”呢?好象沒有,如果一定要有一個,我覺得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大概可以作為中國人的一桿良心標尺。
良心當如何敬畏?我們不可能“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爐香”吧,但我們可以做到幾個“多一些”:比方說多一些問——“捫心自問”。孔子提倡“每日三省”,可能“省”多了,一事當前,尤其是大事臨頭,最好是摸著良心問一下。多一些學——“見賢思齊”。向身邊的先進人物學,比方說咱湖北的企業家要向黃陂的信義兄弟學,當官的要向武漢的吳天祥學,當老師的要向黃岡的汪金權學(當醫生的千萬不能向蕭傳國學),眼下中央號召全國都向雷鋒的傳人郭明義學。多一些做——“重在實踐”。平常“善小而為”,關健時期“見義勇為”,老老實實做人、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多一些戒——“拒腐防蝕”。古人講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現在講不為金錢所動,不為物資所誘、不為美色所迷。當官的不要出經濟問題、不要出作風問題。做百姓的遠離黃賭毒黑。多一些改——“改過自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什么意思?能改過的人也是良心大大的好喲。
應該教育不講良心的人,更應該懲治良心泯滅的官。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敬畏良心的人是絕大多數,也有的人不把良心當回事,他們的眼里良心不值幾個錢,甚至“狗屁不如”,私下里放出“靈魂的野狗”偷吃了它。這種人“古已有之,于斯為盛、商場和官場尤烈”。這種人,是百姓可能毀了一個家庭,是商人可能坑了一群顧客(坑死人的事經常發生),是干部可能害了一方百姓(是統帥可能危及一個國家乃至全世界)。對這種人一要教育,二要懲治,教育在前,懲治隨后。懲治是最有力的教育,懲治一個,教育一批。這是對良心敬畏的捍衛和保障。當然,縱使喪盡天良罪大惡極,我們也期望他們能早一天良心發現、哪怕是臨死幡然悔悟。
西方大思想家康德有句名言,有兩種東西,我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所喚起的那種越來越大的驚奇和敬畏就會充溢我們的心靈,這就是繁星密布的蒼穹和我們心中的道德定律。讓我們人人敬畏良心,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充滿良知的世界、就會成為和諧的世界。
稿源:荊楚網
作者:楚天平
( 責任編輯:涂慧 新聞報料:2729868 )